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与家庭幸福、社会稳定息息相关;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但是关于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相关知识;
你知道多少呢?
未成年人犯罪
目前人们将:青少年犯罪、吸毒和环境污染并称为“三大公害”,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在青少年这个生理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他们虽然在生理、心理上发育很快,但还未成熟,处在半幼稚半成熟,半儿童半成年人状态,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成熟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在此期间,如果给以正确的教育和影响,他们就能顺利地健康地向成人过渡;反之,他们如果受到不良的教育和影响,就容易误入歧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未成年人主要犯罪类型
根据司法机关的有关统计,抢劫、盗窃、故意伤害、寻衅滋事、敲诈勒索等,是未成年人涉及的主要犯罪类型。
抢了一块钱也是抢劫
小刘和两个老乡路上玩耍时,见远处一人骑车过来,遂商量抢劫,共劫取手机1部及现金5元,然后小刘跟随两个老乡一起逃跑。数日后,小刘和他的两个老乡均被抓获归案,并以抢劫罪被判刑。
打架过头极易犯罪
小黄是位在校生,因为小事与同学发生口角而恼羞成怒,双方依约来到学校一厕所,小黄将对方一顿拳打脚踢,最终致同学左耳鼓膜穿孔,轻伤二级。法院审理期间小黄母亲为此支付了赔偿款。案发后,小黄因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而被判刑。
冒用他人身份证是违法的
小程不想去上学,想去网吧玩游戏,在下课路上,向朋友借身份证。在XX网吧里,小程用朋友余某的身份证登记上网,派出所民警在网吧例行检查时,小程出示了余某的身份证,民警当场对小程进行教育,公安机关对其做出行政拘留三日的处罚。
未成年人的九种违法行为
0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0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0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0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0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06多次盗窃;
0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08吸食、注射毒品;
0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表现
1厌恶学习,考试作弊。
平时学习松懈,纪律观念淡薄,旷课、夜不归宿;为了应付考试,只好临场作弊,败坏了学习风气,从小养成了弄虚作假、欺诈投机的恶习。
2厌恶劳动,追求享受。
他们表现为崇尚吃喝玩乐,盲目同别人攀比,想吃好的,穿名牌的,用新潮的,玩刺激的。整天游手好闲,乱交朋友,忙于早恋,纹身吸毒,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3以大欺小,勒索钱财。
特别是在校学生中,以强凌弱,以大压小,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他们向年纪小的同学要钱、要物,稍有不从,即大打出手,成为校园里的害群之马。
4称兄道弟、哥们义气。
有些同学平时拉帮结伙,打架斗殴,常常不问是非,聚众闹事,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同时,他们仗着人多众势,互相壮胆,这样就非常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不良行为诱发违法犯罪的原因
犯罪不是天生的,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罪犯,就会杀人抢劫,他都有一个过程,那么,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哪些呢?总结起来,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有未成年人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家庭的和学校的因素。那么,今天我们就着重探讨一下未成年人的主观方面的原因。未成年人个个"年轻气盛,血气方刚",都具有敏感、好奇、喜欢冒险、爱模仿的特点。如果引导得当,这些特点就是优点,对吸收新鲜事物,探索未知事物都有好处。如果缺乏指导或引导不当,这些特点就会成为缺点。有句俗话说的好“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同时,未成年人也处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阶段,认识能力低,辨别能力差,看问题简单、片面,不知天高地厚,待人处事往往感情用事,很少经过深思熟虑,常常不顾后果。
处置未成年人犯罪的方针原则是什么?
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未成年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如何规定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一)未成年人无故夜不归宿、离家出走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的寄宿制学校应当及时查找,必要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二)收留夜不归宿、离家出走未成年人的,应当及时联系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无法取得联系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三)对夜不归宿、离家出走或者流落街头的未成年人,公安机关、公共场所管理机构等发现或者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的寄宿制学校,必要时应当护送其返回住所、学校;无法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学校取得联系的,应当护送未成年人到救助保护机构接受救助。
(四)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学校发现未成年人组织或者参加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应当及时制止;发现该团伙有违法犯罪嫌疑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
(五)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学校、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发现有人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实施严重不良行为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公安机关接到报告或者发现有上述情形的,应当及时依法查处;对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未成年人,应当立即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与社会的安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让我们齐心协力,尽职尽责,共同守护祖国的未来!
文章来源;赣州市新媒体中心
上一条 :三项个税专项扣除标准分别提高1000元
下一条 :微信红包和转账,是赠与还是借款?